【消委會】11款嬰幼兒衣物受力下鈕扣脫落或致窒息 5款和尚袍設計不符歐洲標準

社會

撰文: 梁凱婷

發布時間: 2024/05/16 10:44

最後更新: 2024/05/16 15:23

分享:

分享:

消委會就市面上30款常見品牌的嬰幼兒衣物進行測試。(曾耀輝攝)

消費者委員會今(16日)發布最新一期《選擇》月刊,就市面上30款常見品牌的嬰幼兒衣物進行測試,發現有11款樣本在拉力測試中「啪鈕」或鈕扣脫落,若嬰幼兒誤吞或導致窒息;有5款俗稱「和尚袍」或「蝴蝶衣」的襟衣,綁帶設計不符合歐洲標準,可能有纏頸風險;有1款游離甲銓釋出量則超出內地標準逾一半,或刺激嬰幼兒皮膚,嚴重者或會出現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。另外,有1款樣本的酸鹼值偏高,嬰幼兒穿着時有機會導致皮膚痕癢不適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2

消委會對全數嬰幼兒衣物進行90牛頓的拉力測試,並維持10秒,有11款樣本均出現啪鈕或鈕扣脫落而產生小部件,未能符合歐洲玩具安全標準,其中4款有啪鈕或鈕扣的樣本更在70牛頓以下拉力下已脫落;另有3款樣本脫落的啪鈕產生尖銳角,構成刮傷嬰幼兒皮膚的風險。

樣本中有5款俗稱「和尚袍」或「蝴蝶衣」的襟衣,全部上胸位置均附有綁帶或繩帶,不符合歐洲標準的要求,其中 1 款位於胸部與腰部之間的繩帶長度達到 20 厘米,亦超出標準上限 6厘米。此外,2 款樣本的繩帶末端沒有防止被磨損及散開的設計,露出鬆散紗線,若嬰幼兒的手指被線緊纏,嚴重者有機會影響手指部位的血液循環。

另外,消委會亦發現,全數樣本經洗衣機清洗10次後,均出現「縮水」情況,當中4款縮水程度較大,身長或袖長等位置,縮水超過13%;亦有樣本明顯褪色、變色或「甩色」。

消委會提醒,消費者在選購嬰幼兒衣物時,應避免購入容易有細小配件脫落的衣物,並應定期留意鈕扣、拉鏈或其他配件是否穩固、無尖銳角或鋒利邊,以及縫線有否鬆脫等,不要選購有過長綁帶或拉繩等裝飾部件的衣物,以免造成纏頸危險;同時,購入新衣物後,亦應先徹底清洗乾淨,才讓嬰幼兒穿著,以減少衣物上殘留處理及染製工序的化學物質;另促請生產商確保產品符合安全標準。

下載HKET App,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,睇全方位資訊:

【中下學試題免費下載】  【名校專區升學攻略】

【食物安全超市大搜查】  【職場智慧求生術】